《陪伴孩子.培力組織》系列,與你分享社區組織聯盟培力與合作的服務故事。第33輯,以兒少增能為主題,來到臺東東河的美蘭探索體驗學堂(台東縣東河鄉北源社區發展協會) ✿
陪伴孩子.培力組織 ❱❱ 故事連載.兒少增能
—— 臺東東河 - 美蘭探索體驗學堂(台東縣東河鄉北源社區發展協會)
「在這段的過程,我看見了很多可以施力的地方,我想既然上帝帶我們來到這裡,一定是有些原因的,所以我希望能去成為孩子們成長路上,提供一些小小資源的人。之所以做這些,是希望可以讓孩子們去相信他們是可以做到任何是事情的。」這是有信仰背景的御晉與美芳,最希望看到的畫面。
▌從部落網咖走進孩子的生活中
北源村位在東海岸唯一的盆地「泰源盆地」內,而創辦人御晉與美芳夫婦,2017年跟著信仰來到東海岸服務,疫情期間從泰源部落搬到美蘭部落,不知不覺也落腳在這三年。美芳具社工背景,加上御晉是特教背景,兩人原先就充滿人文關懷,也一直在思考能為地方做些什麼。
於是兩位從改造一處廢棄空間開始,特別選在所謂的「部落網咖」附近,其實就是部落wifi(i-Tribe 愛部落)收訊最強的電線杆下方。當孩子們平日蹲在路旁玩著手機時,就會看到有個部落閒置空間正在打造,慢慢地有了戶外籃球場、木工教室、室內抱石場等,讓孩子生活多了一個可體驗的空間。
▲美蘭探索體驗學堂落成
而御晉與美芳也趁這段時間,開始與孩子建立關係,在生活中了解孩子的需求。此一舉動也使北源社區發展協會曾培誠理事長及北源村李重民村長、家長們願意大力的支持,同時樂意參與更多社區的兒少事務。
▌當 兒福聯盟 X台東縣東河鄉北源社區發展協會 成為夥伴
因著在學堂爭取資源設置籃球架,使鄰近孩童有了運動的地方,不用再徒步三十分鐘才能至北源國小打球。也因為有了這個社區據點,社區的兒少在現實生活中,多了更多可以嘗試的事情,而非只有網路世界。
▲孩子們部落的籃球場
在跟孩子更熟悉後,當詢問他們假期是否外出或曾到鄰近的景點時,大多回應是不曾去過,而且家人沒有空。才理解到原來對外地人是旅遊景點的台東,卻是連當地孩童都未享受過的資源,實在很可惜。於是據點也乘勝追擊,從112年12月起,開始邀請孩童與家長同騎腳踏車,透過訓練體力、路線規劃,帶著孩子有更多探索、挑戰與發展自信心。
也在嘗試後,更確定地方的需求,學堂也希望可以讓課程更為穩定,但苦無經費的挹注,就在這時候遇到了兒盟「社區組織聯盟培力計畫」,發現計畫宗旨也與學堂希望推動的兒少培力十分吻合,在兒盟的鼓勵下,於113年7月開始合作。透過體驗教育,帶孩子更認識家鄉,與發展自我認同。
▲美蘭探索體驗學堂招生訊息
▌看見孩子的需要,這是最push我前進的
戶外體驗教育,一方面訓練體力,同時也在養成團隊,透過每次外出的互助、合作,希望可以讓在團體內的大家,學會怎麼一起,並也希望這個能量,可以轉移到孩子的日常生活中。
▲孩子們在公路騎車的模樣
除此之外,每次課程選定至少一個地方,讓孩子可以更認識東河、富東公路、甚至到整個台東。過程中孩子也會回饋,例如發現過去是以種咖啡為主,現在則是柑橘居多,看見地方產業的變化。或是在了解泰源監獄的泰源事件後,異想天開地認為需要更會爬山與游泳,才有機會逃離泰源監獄。
▲孩子們的課後反思
在這些日常的看見與收穫中,無形就也建立更多孩子與在地的連結,同時也進一步讓他去思考這些事件,與自己的關係,漸漸去形塑出屬於他們在地方的生活記憶。
當然,萬事起頭難,在這個網路世代,不免遇到與3C產品拔河的狀況,如何在過程引發孩子的學習動機,並讓學習能穩定發生,是學堂也十分苦惱的事情。在兒盟的陪伴下,定期安排有實務經驗的外督老師,與學堂一起討論如何回應兒少需求,都讓學堂感受不孤單,是有更多人與他們一起來為地方的兒少努力。
▲學堂與外督老師討論兒少需求與遇到的困難
儘管執行過程充滿困難,但美芳也表示,在這些過程中看見部落兒少的需要,這才是最push他們繼續向前的。以及看著參與課程的兒少,在經歷一整天的挑戰後的神情,相信這些能量都會無形中,成為長大過程很珍貴的養份。
▌從outsider 到 insider
從移居者到走進地方一起,從來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不過對御晉與美芳來說,他們並不是為了他者而努力,而是為著他們共同生活的地方,加上自己的孩子也在美蘭生活,所以若能讓地方的教育、社福等資源有所變化,其實就也造福著共同在土地上生活的自己。
談及未來展望,只要是在部落內的孩童無論是學齡前到青少年,都希望可以有方式去陪伴他們。同時他們也改造自家農地,要成為探索教育、食農教育的場域,期盼能和社區及學校成為守護孩童成長的團隊關係。
▲明年即將啟用的食農場域
對美蘭探索體驗學堂來說,非常感謝有兒盟的陪伴及支持,可以讓在地方工作的他們有更多的力量,透過不同資源的串聯與協作,相信可以一起為北源這塊土地,注入更多的能量,造福更多土地上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