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陪伴孩子.培力組織》系列,與你分享社區組織聯盟培力與合作的服務故事。第40輯,以社區認同為主題,來到新北三重的新北市新住民全能教育學苑發展協會 ✿
陪伴孩子.培力組織 ❱❱ 故事連載.社區認同
—— 新北三重 - 新北市新住民全能教育學苑發展協會
三重厚德國小對面有一排老舊的透天厝,沿著其中一個狹窄的樓梯走上3樓,就是新北市新住民全能教育學苑發展協會的辦公場所及課堂教室。
三重地區因位處交通樞紐,且房價物價相較於台北市區便宜的狀況,成為許多外來者移居的首選,也因此聚集較多相對弱勢的家庭,孩子面臨著生活與成長的困境。協會看見在地家庭的需求於102年成立,並從105年起開辦在地特殊境遇及弱勢家庭孩子的課輔服務逾10年。
原本使用國小教室及在地社區組織場地免費辦理兒少課輔服務,固定服務約20餘位孩子。去年年中因臨時更換場地,使得協會一度面臨結束兒少課輔服務的難關,在協會不想放棄孩子的堅持下,協會只好盡快另覓新址;為了不中斷孩子的服務,協會在短短1個多月完成找房、租房、搬家的不可能任務。而搬移新會址所衍生的房租、維修等費用,讓協會幾度陷入入不敷出的窘境,所幸在後來找到補助和物資資源,才讓一度考慮要收起來的課輔服務得以延續下去。
▌當 兒福聯盟 X 新北市新住民全能教育學苑發展協會 成為夥伴
協會服務的孩子多是經濟弱勢與學習障礙的孩子,協會長年辦理免費的課後服務,成為三重地區孩子們課後輔導的重要資源,兒盟服務的孩子也曾轉介過孩子來協會上課。
協會觀察到所服務的孩子較缺乏自信、比較多情緒的議題,因此協會特別重視孩子的心理發展與自我認同,自112年10月起,兒盟開始培力新北市新住民全能教育學苑發展協會,提供三重地區兒少,參與「藝啟飛揚」、「與長者共學」、「社區達人寶可夢」及「我的使用說明書」等課程。合作的兒少課程結合表達性藝術、社會服務及社區探索等,希望讓孩子發展出想像力、同理心,也漸進地建立起自信心,此與兒盟一直重視且希望落實的兒童發展權與表意權不謀而合。
▌多元課程,讓每個孩子都能勇敢發聲
拜訪協會祕書長淑玲時,她提及兒少多元課程對孩子的影響。秘書長分享:小文是一個瘦弱的三年級男孩,先天弱視,帶著一副厚重的眼鏡,眼鏡總是時不時的滑到鼻頭。閱讀文字時,得把頭湊在文字前,才能看得清楚。小文第一次進到小團體課的教室顯得很害羞。表達自我想法時的音量就像是他瘦小的身體般,總是被淹沒在群體中。
在「藝啟飛揚」表達性藝術課程中,每個孩子分到一小把毛根,自由創作「我」的樣貌。一開始小文拿著毛根不知所措,看著週遭同學都動手創作了起來,才怯生生地走向前詢問老師要怎麼把毛根做成一個小圓球。完成創作後,小文被問到這一個小圓球代表什麼,小文答:這是別人欺負我時,我想要揮舞的拳頭。
在老師引導下,小文說出自己因為視力的限制,在生活中想嘗試許多事都被大人禁止,自己感到無奈。當被問到有什麼方式可以協助自己突破困境時,孩子回應了積極的做法,也給其他同學起了鼓勵的效應。在課程接近尾聲時,小文儼然成為班上的意見領袖。當他看見同學在想法上困頓時,總是樂意分享自己的觀點供同學做參考。相較於小文第一次進入課程的狀態,孩子的自信、表達能力、融入團體的程度都大幅提升。透過課程,孩子了解到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同時也在課堂中被允許自由表達感受與想法。
▌創造與孩子長遠而緊密的連結
協會秉持著深耕三重地區,優先照顧弱勢孩子的信念一路前行。去年雖遇艱難困頓,親友勸其放棄的情況,但在秘書長淑玲的努力不懈下幸能化險為夷,很好奇是什麼讓她堅持到現在,淑玲哽咽說著:「因為捨不得這些孩子…」
對孩子的無私付出、真心關懷,孩子感受得到;國小上過協會課輔班的小杰,升學後雖然忙於課業,但只要有空放學後就從內湖來據點協助照顧和陪伴學弟妹,成為協會有力助手,孩子的回饋是支持協會持續辦理兒少服務的動力,期許這樣有心且用心為孩子提供服務的協會能永續發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