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孩子.培力組織 ❱❱ 故事連載.兒少增能
—— 宜蘭員山 - 宜蘭縣員山鄉內城社區發展協會(野孩子的秘密基地)



位在宜蘭雪山山脈山腳下的內城社區,過去以農業為主要發展,隨著後來的生態、旅遊逐漸茁壯,也聚集各式人馬來到內城生活,進階促成一個多元文化結合的模樣。同時在如此多元的狀況下,可以看見未必所有的孩子的需求,都能在體制內的教育中被回應,這間接促成了「野孩子的秘密基地」(以下簡稱野孩子)的誕生。


▲孩子透過課程感受生活的環境


▲生活中的元素都可以是學習的一部份

水牛老師(野孩子共同創辦人)說,一開始只是很單純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暑假也可以有不同的陪伴資源一起,沒想到和夥伴舉辦一次暑假營隊後,因為好口碑,加上當時內城國小的課輔單位要撤離,於是學校詢問團隊願不願開始接學校的課輔。於是,野孩子在社區發展協會的支持下,開始在社區的空間開辦課程!

▌希望讓孩子找到他自己的教育理念


野孩子成立至今約莫五年,一路上有過各式夥伴加入,每個來到團隊的夥伴,都會去思考要如何去陪伴孩子長大。不禁好奇起在團隊如此多元的狀況下,大家要怎麼一起合作呢?

水牛老師說:「我們有個一致的共識是希望幫助孩子找到他自己。」可能來自大家對於自己教育歷程的反思,加上對於跳脫框架的嚮往,水牛老師說雖然大家的教學方式很五花八門,但理念倒是很一致的,就是期待透過這些活動去搭建舞台,讓孩子有機會在這過程長出自信,並讓這些經驗、回憶,可以成為孩子成長過程中重要的養份。


▲透過創作去感受世界


▲戶外也都是學習的場域

▌當 兒福聯盟 X 宜蘭縣員山鄉內城社區發展協會(野孩子的秘密基地)成為夥伴


野孩子與兒盟於112年開始合作,內容多元,但不變的一樣是讓孩子在這當中長出更多的自信,截至目前合作了「肢體開發」、「戲劇展演」、「陶瓷創作」、「多元文化大觀園」等課程,每一套課程都環繞著孩子的生活、需求,從日常中萃取重要的事物,進而成為課程來陪伴孩子。而會有這些安排,也是源自觀察到許多社區遊蕩的孩子,在學習上、體制內通常也都較沒有成就感,所以野孩子團隊希望透過這些活動與課程,可以去提升孩子的自信心,並在一次次的嘗試中,更去靠近他自己。

而跟兒盟合作的過程,水牛老師說非常感謝兒盟的陪伴,合作這一年多的過程中,感受到兒盟並不是只提供經費、資源,而是真的願意陪伴社區好好長大,無論是培力課程、督導環節還是各式討論,都讓人產生更多信心與方法去做兒少工作。

▌這是一場所有人的舞台


而談起去年(113年)一整年的合作,對野孩子來說,算是達到階段性的里程碑。

在年底成果發表時,野孩子團隊說很感動的是看到家長們都願意一起來參加,無論是準備當天的多元異國美食、幫孩子梳妝打扮或成為最捧場的觀眾,都讓野孩子團隊看見透過社區的力量,去帶動家庭一起發掘孩子的美好,是有機會發生的。


▲屬於孩子自己的陶藝作品


▲透過肢體開發,帶孩子去感受自己的潛能

而能有這麼一天,其實來自一整年的準備,包含從肢體開發、舞蹈到戲劇,接著再透過演戲這件事情,帶著孩子去田調地方的故事,試著把所見所聞融合進表演之中。而在多元文化課程,也讓孩子去認識這塊土地上,原來住著這麼多不同的族群,而透過族群間的相互理解、包容,也讓每個族群都有機會好好在這土地上生活。同時,因為孩子的家長就有來自日本、印尼、馬來西亞…等,透過邀請不同家長來做烹飪,與介紹不同國家的文化,這都讓孩子的成長過程,有了更多認識這世界的機會。

另外,下半年才展開的陶藝課程,也透過陶藝老師的帶領,讓孩子將自己、生活、對世界的理解,透過引導,放入屬於自己的瓷器中。而在成果展當天,除了孩子的戲劇表演外,現場也放著孩子的陶瓷作品,並讓孩子對與會者介紹屬於自己的故事,同時讓孩子可以向與會者去介紹,屬於自己的作品。

透過這些過程,可以看見孩子無論是大聲唸著戲劇的台詞,還是介紹著自己的作品,都讓所有參與者,可以聽見孩子們的聲音,原來是如此鏗鏘有力,擲地有聲。

而在這些當中,無論是孩子的表意,還是家長的共同參與,都讓野孩子覺得這四年多很值得,這是一個屬於大家共創的舞台,當中是因為大人小孩都扮演重要的角色,才有辦法共創這美好的一天。


▲家長一起幫孩子打扮


▲一起將孩子這一年文化課程學習到的食物,變成成果展的佳餚


▲這是一場屬於大家的表演

今年開始,除了原先合作方式外,兒盟也開始與野孩子共同打造在地弱勢兒少服務網絡平台。透過野孩子在社區一線的服務與觀察,結合兒盟的社工資源,共同去看見社區中兒少及其家庭的需要。

開始接觸更多後,也看見因著野孩子團隊在內城長時間的耕耘,信任長出了果實。像是平常不大願意接受外界單位協助的家庭,因為對野孩子團隊的信任,願意來到內城的據點,與社工們討論目前所遭遇到的困境與議題,以及如何透過資源的進入,回應兒少及家庭的需求。

無論是社區、兒盟還是網絡的其他資源,都在這一次次的嘗試中,看見1+1大於2的力量,不同角色的參與與協力,讓社區在陪伴、照顧、支持孩子的網絡可以更緊密、更有彈性,去接住每份需要。

▌致所有的將至未至


今年六月,野孩子將迎來第一批野孩子從低年級陪伴到畢業的學生,對野孩子來說,一方面很感慨時間過好快,二方面看著一開始害羞的孩子,現在可以在舞台上盡情展現自己,又或是那個本來很躁動的孩子,現在能平穩的對話,分享自己的內心,他都覺得這一切是很值得的。

水牛老師也提到,當然野孩子團隊截至目前仍常常在問:「這樣的陪伴方式,真的是對孩子好的嗎?」而會有這樣的提問,正也因為有足夠的在意,所以發現沒有所謂最好的教育、陪伴沒有萬靈丹。重要的是在這些帶著問號向前走的過程,大人小孩一起嘗試去勾勒那個美好的畫面。

而正因為這群大人示範著這樣嘗試的精神,造就孩子可以也願意成為那個去嘗試、去試錯的模樣。無論是野孩子團隊,還是孩子尋找自己的這些過程,在這些將至未至的歷程中,就是教育、陪伴工作,最美的模樣了。


▲讓我們一起走下去

———
󠀠
嗨!歡迎你來到新系列《陪伴孩子.培力組織》。
在這個系列中將會與你分享,兒福聯盟的服務方案 社區組織聯盟培力與合作 的服務故事 ✿
󠀠
———
󠀠
✦ 給孩子1+1大於2的愛 ✦
󠀠
兒福聯盟長期幫助台灣各個角落的弱勢兒少及社區組織,目前已合作超過70個在地組織,一起陪伴孩子灑下種子。誠摯地邀請您一同響應「社區組織支持計畫」,讓孩子們能夠逐漸茁壯,找到生命中的希望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