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陪伴孩子.培力組織》系列,與你分享社區組織聯盟培力與合作的服務故事。第42輯,以兒少增能為主題,來到臺南的社團法人臺灣璞育文教發展協會 ✿
陪伴孩子.培力組織 ❱❱ 故事連載.兒少增能
—— 臺南柳營 - 社團法人臺灣璞育文教發展協會
當一件不舒適的事情,在生活中持續出現,我們會日漸習慣,與它共存?或者,我們有機會做不同的選擇?
兒盟在臺南市柳營區合作的課後照顧班─社團法人臺灣璞育文教發展協會(簡稱璞育塾),就試著讓孩子們,有機會去正視生活中的不適,找回自己的感覺和聲音。
▌當 兒福聯盟 X 社團法人臺灣璞育文教發展協會 成為夥伴
璞育塾的柳營兒少據點,成立於 112 年 10 月,當時看見社區裡兒少的資源貧乏,希望透過孩子課後的陪伴,提供孩子在課業、生活上的支持,及多元的學習機會。
在草創之期,資源不足,百事待舉之時,有了兒盟的合作,挹入各項資源,如餐食、課輔、各種多元課程師資費用、文具等,始讓兒少據點順利成立,成為柳營孩子在社區的另一個家,同時有機會透過多元增能課程帶領孩子認識自己的社區,參與改變,進而也讓孩子成長。
▌開啟孩子的五感,感受人與環境的關係
其中的社區營造課程,協會帶著孩子們去發掘社區中的議題,例如:當地的柳營科技工業區,產生的空汙飄進社區中,但當老師問孩子,是否有聞到甚麼味道時,孩子竟然回答沒聞到!老師們發現,原來是因為孩子家裡聞到空汙時,大多是關窗開冷氣,或是因為已經習慣了,所以不會特別有感覺。
▲孩子討論汙染物排出後的影響、描述空汙的味道
然而,從孩子創作的畫作中,可以發現孩子還是渴望戶外活動,卻因為空氣汙染,必須躲進室內,影響了孩子自由享受戶外活動的權利,也影響了身體的健康。
於是,老師們決定先從找回孩子們的感覺開始,開始運用社區中的元素,設計五感活動,喚起孩子們的感官,例如:聞芒果青的味道、社區中羊肉店的味道,這麼一來,孩子也會對社區產生情感連結,老師認為,當孩子可以對「社區」產生感覺,才能對「環境」有感;老師們也引導孩子討論,有甚麼方法能降低汙染繼續擴散、自我保護,讓孩子在空汙議題上,有表達意見的機會。
▌從日常中找議題,理解孩子、回應需求
除了讓孩子們重新找回對空氣的感覺,課程中透過不同活動,讓孩子們開始對更多日常的事物「有感覺」,同時重視孩子的參與權及表達意見的權利;老師會與孩子討論社區中缺乏的設施,再一起用廢棄物和天然材料動手架構缺乏的場地,作為玩耍的秘密基地。
▲老師帶孩子採集天然素材(香蕉葉)搭建秘密基地
經過觀察和討論,最後高年級產出的提案,是需要「玩水、打水仗的區域」、中低年級,則選擇搭建「動物園與茶會空間」。老師提到比較有趣的是,中低年級的孩子,一開始還希望在公園裡再搭建一個新公園,或許也透露出,現有公園無法滿足孩子的某些遊戲需求,所以才有另闢新公園的想法;這些提案,都反映出孩子們的需要,透過與孩子討論、腦力激盪的過程,能幫助大人理解孩子,並進一步回應他們的需求。
▲高年級孩子期待有打水仗的區域,老師帶孩子用廢棄寶特瓶做水槍來打水仗
▲中低年級孩子選擇在公園中搭建動物園
▌給孩子希望感及能力感!
▲老師跟學生同心協力,在公園低使用率的地方,搭建孩子期待的場域
當周遭發生不舒適的事情時,我們希望讓孩子學會重視自己的感覺和聲音,讓他們透過實際參與,發展出「希望感」及「能力感」,而非「無助感」。如此一來,面對困難時,比起放棄,他們傾向選擇努力,而在這些過程中,如果有大人的陪伴,更能幫助他們長出力量及勇氣。
這也符合兒盟重視兒童權利、希望落實兒少參與的理念,兒盟希望讓孩子在社區中能夠「參與」改變,而不只是「接受」幫助,因為孩子需要的不只是保護,更需要的是機會與力量!當孩子被放在主動而非被動的位置時,他們就有機會看見自己的潛力,長出超乎預期的力量。
兒盟除了協助璞育塾的柳營據點順利成立,穩定陪伴在地兒少之外,也在過程中,持續提供據點培力資源,透過團體督導、社區兒少工作課程等,與協會一起討論符合孩子需求的課程規劃,提升陪伴、帶領兒少的工作技巧;也促進據點與其他兒盟合作的社區組織一起交流資源、彼此支持和學習,激盪更多能以「兒少為主體」的工作方法。
你願意和我們一起,提供孩子更好的成長環境,陪伴他們喚起感覺、長出力量嗎?讓我們陪伴孩子瞭解:當面對不舒服的挑戰時,我們是擁有力量的,我們,永遠有不同的選擇。
✦ 給孩子1+1大於2的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