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孩子.培力組織 ❱❱ 故事連載..社區認同

新北石碇 社團法人台灣拾穗社區服務關懷協會

 
協會發現小月在課時,只要一有空檔就會使用手機,而且小月的話題多會圍繞在手機遊戲上,甚至還會邊玩邊分享戰況,對手機依賴甚深,這個情況困擾著協會的老師及家長。 

《開辦青少年據點,滿足多元需求》 
青少年不像兒童那樣有家長緊密照顧,但也還沒能自立,需要更多的支持與引導,而偏鄉孩子更受限於資源不足,容易學習落後、缺乏正向榜樣,更需要透過在地可提供多元服務的組織或少年據點來滿足其需求 

112年前,地處偏遠的新北市石碇地區因幅員遼闊人口分布零散沒有對接的青少年服務協助,112下半年愛鄰協會決定在此開辦青少年據點服務,也將串聯外界多元資源,促成社區共好 

石碇少據點開辦之初,苦於沒有足夠的經費辦理兒少服務,開啟了與兒盟合作的契機。從11210月至今,兒盟培力社團法人台灣拾穗社區服務關懷協會(原「社團法台灣愛鄰社區服務協會石碇辦事處」),盤點社區資源發掘兒少需求出「青少年陪讀」、「青少年肢體開發」、「社區桌遊設計」、「石碇襪娃DIY」及「阿廚房換新味」等多元的課程,青少年孩子下課後有一個同儕學習支持的場域、也透過參與地方社區的事物增進對社區的歸屬感
 

青少年孩子下課後有多元學習的場域


▲孩子一起製作手作品

《據點提供的不只是「寫功課的地方」》 
協會跟附近的國中合作,孩子下課會來到據點,其中多位學習上有特殊需求的孩子,協會老師為他們提供適合的教學方式,耐心地引導、生活上的陪伴,需要時間學習、傾聽的孩子不致於掉隊 

體驗與參與社區活動,建立起青少年的自我認同 
協會除了協助較特殊的孩子學習順利重視同儕一起學習的過程藉著探索石碇的鄉土風貌,製作石碇襪娃認識地方創生,及烹煮在地美食等體驗課程,孩子接觸到更多社區的長者、認識更多社區的美好,慢慢建立起孩子對家鄉的認同感,提升了孩子的成就感與自我價值進而也建立起孩子的自我認同 

孩子的成長不僅來自課本,更來自於生活周遭的體驗學習與大人的引導透過多元課程讓孩子找到自信與發掘出興趣,而青少年因有協會老師在身旁的引導,也慢慢建立起責任感歸屬感。
 

▲烹煮在地美食

理解與陪伴讓孩子擺脫手機依賴 
為了幫助沉迷於手機的小月,協會老師透過聊天,得知小月平時回到家要做許多家事,根本沒有手機時間,因此才會抓緊時間玩手機。協會表示理解小月使用手機的需求,但也跟她協調還是要遵守據點的規定,而家長跟學校老師相互配合,帶著小月一起調整手機使用狀況,老師更是花許多時間跟小月聊天、玩桌遊或從事其他休閒活動轉移她對手機的依賴;長久下來,小月在手機使用上漸漸得到控制,她觀察到生活中很多很有趣的事情,也樂於分享許多學校發生的趣事,小月還製作不同老師的專屬小卡來感謝老師的付出;看到小月的轉變與成長,同樣也鼓舞了長期陪伴的老師們。 

穩定支持讓青少年陪伴服務得以茁壯發展 
兒盟從據點設立一路支持至今,提供的不只是資源,更希望能成為「孩子與社區的靠山」不論在專業師資與資源串聯、社區培力等面向,穩定的支持以確保據點能長期穩定運作讓青少年陪伴服務能持續前進。 

歷經2年多,協會的石碇兒少據點從原本只有10青少年到現在的15青少年,逐年增加的人數是協會贏得在地家長、孩子認同的展現。協會的推手傅豐玲老師溫柔分享著協會秉持著優勢觀點看待每一個孩子,積極連結內外在資料豐富孩子的學習,才能讓石碇兒少據點日漸成為促進孩子身心靈發展的支持資源也希望能永續發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