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組織說明
累積服務人次16,828
協會希望能讓族人積極參與公共事務,真實感受自己也能盡己之力,為部落發聲進而行動。暑假期間,我們聚集國中高中青年學生,以青年會組織的方式,辦理活動,例如搭蓋瞭望台,承接部落收穫祭工作,讓青(少)年貼近部落,對部落有情感,也希望透過學習,讓孩子長出自能力,長出信心。 協會期待部落孩子可以好好認識部落,長出在地知識、長出生存能力。如果孩子們在部落的根扎得穩、得到足夠的愛,將來有了能力,相信他們也能長出愛人的能力。
兒福聯盟服務成果
部落的兒少服務先前受到疫情影響及苦無經費,故停辦兩年,111年2月起,在兒福聯盟的經費挹注下,除了提供每天的課後輔導之外,協會也能夠每週穩定開辦部落文化課程。自112年開始,進一步挹注「舊部落尋根之旅」、「部落文化成長營」、「親職課程」及「親子戶外課程」等多元課程。原先參加服務的孩子人數慢慢增加到二十個,服務主體也從孩子擴大到邀請家長參與,而部落家長也相當肯定協會辦理的兒少服務及活動,多會主動鼓勵孩子參與,課程出席率高。
自113年開始,協會除了原先穩定開辦的「部落文化課程」外,延續前一年度的多元課程,新增辦理「部落生態」課程;值得一提的是,由於協會兒少服務逐年擴增,以及服務兩年多來,發現部落孩子需要更多的關心,因此聘任專案人力深化其兒少服務,盼兒少在成長過程中健康平安,並增進對於部落、食農、環境、社區的認識與認同。
之前因為協會人力吃緊,所以部落課程規劃比較鬆散;有了專案人力投入後,相較於以往,增加較多採集部落文化素材,及聯繫部落耆老擔任講師的部分,且透過專案人力可以幫忙翻譯部落耆老的族語,也順便教孩子族語,讓孩子同時學到部落文化和族語。
114年,協會延續去年的課輔及部落文化課程,繼續帶孩子們學習部落文化;今年將再啟「舊部落尋根之旅」,讓孩子跟隨大人回到舊部落,追尋祖父母或父母的出生地,與舊部落重新建立關係,認識回家的路;今年也將辦理第三屆部落文化成長營,從第一屆的認識自我,第二屆的實踐參與,到今年將轉化為「與部落青年與談」,營隊主題的變化看得出孩子成長的軌跡;隨著孩子年齡漸長,協會新增「性別教育」課程,期待孩子學會保護自己和尊重他人,期許孩子在兒少多元課程裡開心學習,讓部落文化藉此得以世代傳承。截至114年6月30日,合作課程參與為16,828人次。
自113年開始,協會除了原先穩定開辦的「部落文化課程」外,延續前一年度的多元課程,新增辦理「部落生態」課程;值得一提的是,由於協會兒少服務逐年擴增,以及服務兩年多來,發現部落孩子需要更多的關心,因此聘任專案人力深化其兒少服務,盼兒少在成長過程中健康平安,並增進對於部落、食農、環境、社區的認識與認同。
之前因為協會人力吃緊,所以部落課程規劃比較鬆散;有了專案人力投入後,相較於以往,增加較多採集部落文化素材,及聯繫部落耆老擔任講師的部分,且透過專案人力可以幫忙翻譯部落耆老的族語,也順便教孩子族語,讓孩子同時學到部落文化和族語。
114年,協會延續去年的課輔及部落文化課程,繼續帶孩子們學習部落文化;今年將再啟「舊部落尋根之旅」,讓孩子跟隨大人回到舊部落,追尋祖父母或父母的出生地,與舊部落重新建立關係,認識回家的路;今年也將辦理第三屆部落文化成長營,從第一屆的認識自我,第二屆的實踐參與,到今年將轉化為「與部落青年與談」,營隊主題的變化看得出孩子成長的軌跡;隨著孩子年齡漸長,協會新增「性別教育」課程,期待孩子學會保護自己和尊重他人,期許孩子在兒少多元課程裡開心學習,讓部落文化藉此得以世代傳承。截至114年6月30日,合作課程參與為16,828人次。

▲ 年初帶孩子到農田裡種植蔬菜及芋頭,整理農田環境,經過孩子平時細心的照料,迎來蔬菜大豐收的盛況 。

▲ 腳踏車自我突破-此次路線從平和部落到涼山瀑布的路程,約有 20 公里。 騎完全程孩子們都很疲累, 但都完成了任務,大大提升了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