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組織說明
累積服務人次623
本團隊目標著重在如何讓孩子能夠「以文化作為生涯發展之優勢工具」。因此,對應到組織核心的四項工作方法上,分別延伸出各階段的工作目標。一、共融-在地文化傳習:建立孩子與社群文化體系的連結,實際參與傳統生活情境,強化身體感與實務操作的經驗累積。在過程中增加對自身文化的自信,並找到與社會接軌的方式與定位。二、共學-教育課程培力:能夠提升自身文化知識的理解,進而將傳統族群精神內化成正向的生活態度與原則,並且轉換文化知識的學習,將所學概念融入具體作品的呈現,並延伸至個人生涯的看見與思考。三、 共生-社區事務參與:讓參與孩子能夠深入了解兩項領域職業的面貌,並且擁有基本技能,在未來生涯規劃中可以有更多明確的想像。透過多元互動培養自我覺察與目標實現能力,提升生涯目的感,並藉由技能學習增加社會競爭力。藉由在地學習加深與村落的連結,懂得運用現有資源進修,也能夠不忘根本,站在自己的文化優勢上發光發亮。四、共好-生涯網絡建立:圈起在地成長支持圈,營造「大手拉小手」的正向循環。能定期更新彼此近況,並分享傳承在部落深耕或出外求學工作的困境與解方,一起提升文化差異及社會框架造成的適應困難。
兒福聯盟服務成果
兒福聯盟自 112 年 9 月 起,開始培力 社團法人 Ibu 原鄉兒少生涯教育協會,推動「多元領域探索」、「生涯輔導陪伴」、「實務場域展演」等課程。課程內容結合表演藝術、在地文化推展、部落公共參與與同儕支持團體等方式,協助青少年將認知技能與實務經驗結合,並在過程中開展多元探索。
113 年,協會持續深化課程,辦理「部落電影院」、「部落請益參訪」、「部落文化營」、「部落覺醒青年祭」等活動,並與當地課後據點合作,以主題式電影放映、手作活動等形式,帶領青少年討論並推廣文化、情緒、性別、身體界線等議題。特別是在暑假,協會陪伴國高中生籌辦「部落覺醒青年祭」,邀請武陵部落族人共同參與,並透過活動讓青少年反過來帶領部落的國小學童,學習傳承公共事務參與的知能。同時更走訪台東七個原民部落與團體,進行交流與請益,並邀請其他部落青年共同參與,擴展文化連結與視野。
114 年,協會依據不同年齡層兒少的需求,分別開設「情緒照顧與興趣探索」、「生涯探索輔導」等課程,期望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仍能協助原鄉兒少持續探索自我,展望未來,並在過程中獲得更多支持。截至 114 年 6 月底,合作課程已累積 59 人次參與。
113 年,協會持續深化課程,辦理「部落電影院」、「部落請益參訪」、「部落文化營」、「部落覺醒青年祭」等活動,並與當地課後據點合作,以主題式電影放映、手作活動等形式,帶領青少年討論並推廣文化、情緒、性別、身體界線等議題。特別是在暑假,協會陪伴國高中生籌辦「部落覺醒青年祭」,邀請武陵部落族人共同參與,並透過活動讓青少年反過來帶領部落的國小學童,學習傳承公共事務參與的知能。同時更走訪台東七個原民部落與團體,進行交流與請益,並邀請其他部落青年共同參與,擴展文化連結與視野。
114 年,協會依據不同年齡層兒少的需求,分別開設「情緒照顧與興趣探索」、「生涯探索輔導」等課程,期望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仍能協助原鄉兒少持續探索自我,展望未來,並在過程中獲得更多支持。截至 114 年 6 月底,合作課程已累積 59 人次參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