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文化與族群認同 台南將軍-社團法人台灣愛延續協會 社團法人台灣愛延續協會招募各領域人才從事公益活動,服務目標包括:運用資源照顧獨居老人、單親家庭暨弱勢族群之生活,並協助爭取婦幼各項福利、辦理弱勢學童之課後輔導與職涯探索與規畫。 臺南市
在地文化與族群認同 台南西港-社團法人中華小秀才教育學會 協會宗旨為協助政府進行社會關懷及家庭教育的工作。 目標包含: 協助政府推展兒童、青少年、老人、身心障礙者、婦女、低收入戶、原住民、外籍配偶、單親家庭、受刑人家庭、隔代教養家庭等弱勢者之社會福利工作(如弱勢供餐和送餐、兒童課後輔導、身心障礙者照顧、老人照顧等),以及環境保護宣導教育、公害防治等事宜,和其他有關社會關懷服務及家庭教育之辦理及推廣事項。 協會臉書:https://reurl.cc/Nb58Gm 臺南市
在地文化與族群認同 台南楠西-社團法人小太陽關愛協會 社團法人小太陽關愛協會成立於107年,創辦人來自企業界,基於考量地區需要,於111年暑假成立小太陽關愛協會楠西弱勢兒少課後照顧班,並於112年成為台南市政府社會局楠西區唯一的兒童少年社區關懷據點。 小太陽於112年開始固定照顧在地有需求的兒少,透過晚餐和點心供給,滿足學生的基本需求。在課後照顧方面,除幫助學生完成學習和課業輔導以外,尚有以下課程: 1. 語言課程:英文閱讀和學習。 2. 藝術課程:提供書法、美術、鋼琴、直笛…等課程。 3. 品格教育課程:品格和生命教育課程。 4. 不定期體驗課程:配合農產產銷班上果乾製作課程、企業一日體驗課程…等。 協會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87978745493 臺南市
在地文化與族群認同 嘉義新港-社團法人嘉義縣聽語多重障礙福利協進會 社團法人嘉義縣聽語多重障礙福利協進會,除了服務聽障朋友之外,也進行長照據點服務,並承辦縣府小衛星,照顧在地兒少,此外,由於協會亦有辦理新住民方案,於是自112年9月開始,除原本既有的六腳據點之外,更於新港開辦與兒福聯盟合作的第二個據點,提供新二代多元課程,包括社區踏查、數位課程、以及多元異國文化美食課程,讓新二代能提升身份認同及自信。 嘉義縣
在地文化與族群認同 台南官田-臺南市官田愛菱兒少關懷協會 臺南市官田愛菱兒少關懷協會,是由一群關懷在地兒少發展的在外遊子所設立,提供課後照顧及鋼琴、太鼓、縫紉等多元課程,來培養兒少藝術涵養,並避免兒少誤入歧途,更於112年9月開始,與兒盟合作,提供在地社區多元課程,期待兒少能認同自己故鄉和文化價值,進而強化家庭及社區功能。 協會臉書公開社團:https://reurl.cc/zp2aKy 臺南市
兒少增能 基隆七堵-基隆市社造福利服務協會 起初協會成立的目的是為了找回社區遺失的文史,改造社區閒置空間與製作社區刊物為主要任務。蒐集社區文史的過程中, 協會觀察到百福社區的孩子們放學後到家長下班前有被陪伴的需求,尤其是比較特殊的孩子們更是缺乏照顧的資源。為了營造友善學習的環境給社區孩子,因此協會開辦「百福點點星光課輔班」,希望不漏接任何一個孩子,提供給孩子完善的照顧。 基隆市
在地文化與族群認同 新北新店-社團法人新北市慷慨關懷協會 協會位於新店與烏來的交界處,照顧著龜山/烏來/屈尺地區的孩子。因為看到家長多要到市區去工作,且工時較長, 所以孩子們常在晚餐時間還看不到家長回來,協會成為孩子放學後的落腳處,不僅成為課後照顧的據點,也成為部落的共同廚房,以滿足孩子們的身心需求。 新北市
兒少增能 新北中和-新北市幸福種子全人關懷協會 協會在過去14年致力於在地弱勢家庭兒少關懷,強化青少年與在地文化的情感,為弱勢無法補習的孩子提供課後陪伴、周末及寒暑假營隊活動,希望透過全人關懷、增進個人幸福、協助人才培育、關懷兒少福利、建立愛的家庭、營造活力社區、促進健康社會。 新北市
在地文化與族群認同 台東延平-社團法人Ibu原鄉兒少生涯教育協會 本團隊目標著重在如何讓孩子能夠「以文化作為生涯發展之優勢工具」。因此,對應到組織核心的四項工作方法上,分別延伸出各階段的工作目標。一、共融-在地文化傳習:建立孩子與社群文化體系的連結,實際參與傳統生活情境,強化身體感與實務操作的經驗累積。在過程中增加對自身文化的自信,並找到與社會接軌的方式與定位。二、共學-教育課程培力:能夠提升自身文化知識的理解,進而將傳統族群精神內化成正向的生活態度與原則,並且轉換文化知識的學習,將所學概念融入具體作品的呈現,並延伸至個人生涯的看見與思考。三、 共生-社區事務參與:讓參與孩子能夠深入了解兩項領域職業的面貌,並且擁有基本技能,在未來生涯規劃中可以有更多明確的想像。透過多元互動培養自我覺察與目標實現能力,提升生涯目的感,並藉由技能學習增加社會競爭力。藉由在地學習加深與村落的連結,懂得運用現有資源進修,也能夠不忘根本,站在自己的文化優勢上發光發亮。四、共好-生涯網絡建立:圈起在地成長支持圈,營造「大手拉小手」的正向循環。能定期更新彼此近況,並分享傳承在部落深耕或出外求學工作的困境與解方,一起提升文化差異及社會框架造成的適應困難。 臺東縣
兒少增能 彰化西勢-台灣禾煦兒少健康協會 台灣禾煦兒少健康協會成員多為公衛學者與醫療、營養專業人士,長期致力於中部地區的弱勢兒少照護實際行動與健康權倡議。藉著「神農上菜」的健康素養訓練,和「虎爺呼呼」的急救箱維護,不只是單次宣導,而是長期穩定的陪伴在地課照班能提升兒少的健康照護能力。112年10月開始,透過位於彰化西勢社區發展協會的合作據點與兒福聯盟連結,開設包括西勢菜菜自己種、西勢菜菜自己煮等課程、畫我餐桌與烹飪交流賽。透過活潑有趣的方式,讓孩子不再怕吃菜,甚至能在生活自理與安全衛生觀念都有明顯成長。 彰化縣
兒少增能 新北石門-社團法人I Power培力學社 IPOWER培力學社創立於民國106年,深耕偏鄉教育於北海岸社區,透過技藝培訓和社區營造、倡議創生,讓兒少接觸多元學習,如時下最夯的Podcast,也有攝影、烘焙、裁縫、園藝,甚至傳統布袋戲等,孩子在學社必須學習動手做,就算清掃廁所也得自己來,藉此培力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 新北市
兒少增能 新北平溪-新北市平溪區菁桐社區發展協會 協會於82年成立,以促進社區發展,增進居民福利,建設安和融洽,團結互助之現代化社會為宗旨。菁桐社區為老化程度最高社區,透過開發在地人力、財力、物力與社區結合,配合政府相關方案研擬照顧與發展計畫,積極參與文化活動,帶動整體營造,發展五生(生活歡喜、生態豐富、生產自足、生涯學習、生命傳承)有幸的長者友善社區;雖然社區孩子偏少,但近年也開始擴展服務對象到社區兒少,寒暑假會申請政府補助辦理兒少營隊活動。 新北市